——2022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
8月23日,主题为“共建友好家园·共创多彩未来”的2022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安新区开幕。海内外新老朋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欢聚一堂,共话教育改革发展、人文交流合作大计,共建友好家园,共创多彩未来。
作为中国-东盟政府间以教育为主题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,2008年以来,交流周通过开展涵盖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旅游、卫生、体育等内涵丰富、形式多样的项目活动,构建了中国-东盟教育高官会晤机制,形成了中国-东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、中国-东盟人文交流系列活动、中国-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、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合作等品牌项目,为中国-东盟教育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,在人才往来、教育交流、科研协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。
跨越山与海的阻隔,实现心与心的碰撞。“永不落幕的交流周”行稳致远,正以更加务实的态度,为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服务构建中国-东盟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、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十五载风华正茂
思想碰撞绘蓝图
每一届交流周,都有国内外政要、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、行业领军人物等相聚贵阳。通过成立与教育合作发展紧密关联的合作联盟和研究中心,举办高层次学术论坛,带来“新鲜出炉”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成效,深化中国和东盟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,涉及师生互换、人才培养、校际合作办学、联合科学研究、智库合作等方面,共话国际合作发展未来,共绘中国-东盟融合发展蓝图。
今年,交流周项目活动仍旧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。开幕期活动37项,全年期活动57项,活动涵盖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青少年交流、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合作、人文交流及人才交流与洽谈等六大版块,活动形式包括研讨会、论坛、竞赛、活动营、洽谈会、研修培训班、发布会、展览等,令人应接不暇。
教育部、工信部等部委领导出席,部分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、中国-东盟中心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、相关国际组织代表等出席交流周相关活动,专家院士、外宾发表主旨演讲,国内外着名企业家分享行业洞见,对话论坛场场爆满,观众反响强烈,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“希望各国的研究生同学们通过论坛碰撞新想法、交流新思想、分享新成果、交到新朋友,强化社会责任意识,立志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青年的创新力量。”在中国-东盟溪山论坛开幕式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。
在世界教育组织联合会成立仪式及签约仪式现场,专家学者聚焦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塑和变革、路径和举措。“在全球化发展受阻及新冠疫情等挑战之下,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数字化转型,唯有主动分享、相互交流,中国与东盟各国才能达到‘美美与共、天下大同’的美好未来。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杨文明说。
如何汇聚世界高质量教育资源?如何推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、基础教育、学前教育、医疗成效等走出去?如何探索到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的“新路子”?众多议题在交流周进行了广泛探讨。
正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夏娟所言:“教育交流周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,发展成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高端平台,成为互学互鉴、合作共赢的坚实桥梁,为推动构建中国-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”
十五载春华秋实
交流周硕果累累
8月24日,中国-东盟艺术暨教育成果展、青少年绘画展在中国-东盟教育小镇开幕,400余幅优秀绘画作品参展,以真实、生动和鲜活的案例,全面展示教学成果以及贵州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成果。
“中国-东盟艺术暨教育成果展历时五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贵州青少年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。”现场讲解人员向嘉宾详细介绍道。
同一天,在2022中国-东盟特殊教育国际论坛的线下展示馆里,来自贵州和陕西26所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100余件作品亮相,有衍纸画、国画、砖石画、刺绣、黏土画、串珠、纸浆瓦画等。
论坛相关人员表示,创作这些精美作品的学生存在肢体残疾、智力障碍、视力障碍、听力障碍等。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,既是特殊需要儿童探寻生活美的过程,也是他们通过双手缔造美好事物、展现内心世界的过程。特殊需要儿童的艺术作品,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美好愿景。
校农结合“一带一路”生态特色食品展也备受关注。展会上,有贞丰县永丰街道岩鱼布依古寨古法种植的“岩鱼香”大米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发的水培四季芽菜、贵州理工学院驻村书记打造的乡村振兴系列产品……丰富多样的生态特色食品,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的关注。
从菜园子到餐盘子,从教育担当到乡村振兴勇作为,“校农结合”的贵州方案,将学校和农民紧密连接起来,有效解决“产销”困境、破解产业发展难题。他们希望将贵州“校农结合”模式及生态特色食品推向东盟及世界其他国家,探索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之路,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,为中国乡村振兴引才引智。
……
值得关注的还有很多,如中国-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成立,中国-东盟职教合作项目深入实施,中国-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,联合建设“中国-东盟多彩智慧学院”……
一系列重大成果在交流周平台上展现,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为专业性、权威性、全球性的对外交流平台之一。
十五载风雨兼程
携手再谱新华章
贵州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互鉴向纵深发展。
十五年来,在精耕细作之下,贵州实实在在利用好了交流周这张名片,高层次、高质量、高水平推动了与东盟的交流合作,有效提升了贵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,为扩大贵州全方位对外开放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、深化中国-东盟战略伙伴关系、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2016年以来,省领导先后多次率团访问东盟国家,在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交流周推介活动,受到各界关注,推动我省与各地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教育机构、组织协会等达成多领域合作共识,促成了一批项目、协议签约落地,扩大了贵州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、影响力。东盟国家也高度重视交流周平台,柬埔寨、印尼、泰国、老挝等国政要多次线上线下出席交流周活动。
正如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杨博所言: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以来,促进了中柬两国的人文交流,帮助柬埔寨很多有志青年前往中国留学深造和从事研究工作。通过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,柬埔寨暹粒省和中国贵州、江西等省份结成了友好省份……推动了中柬经济的发展,增进了中柬‘钢铁般’的深厚友谊。”
如今,交流周已经发展为中国-东盟机制化程度最高、辐射影响力最大、务实合作成果最多的平台。在教育领域方面,成立与教育合作发展紧密关联的合作联盟和研究中心,深化中国和东盟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在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,广泛涉及师生互换、人才培养、校际合作办学、联合科学研究、智库合作等;双方广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、大数据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;依托澜湄周活动、中国-东盟大数据合作论坛、中国-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比赛、中国-东盟医药产业论坛、中国-东盟来华留学夏令营、中国-东盟青少年足球比赛等一系列务实且富有成效的活动成功举办……交流周的影响力不断提升,贵州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增多,促进了双方在科技、文化旅游、卫生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。
十五载春秋又是新的起点。贵州将依托交流周,同东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,共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红利;继续当好东道主,努力把交流周越办越好,推动中国-东盟合作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。